滚动新闻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» 学习园地» 论文选登

廉政文化建设要防止形式主义

文章来源: | 作者:zhongjuan  点击数: 次 | 发布时间:2013-12-11 | 【 字体:    

廉政文化建设要防止形式主义

植物保护研究所  陈武一

  廉政文化建设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、新形势下,针对当前腐败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提出来的,其目的是要通过各种传媒载体和传播方式,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,促成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提升思想道德境界,营造一种积极、健康、进步的社会主流风气,使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弘扬正气,鞭笞腐败。但形式主义却在干扰和破坏廉政文化建设,如不及时纠正,将会使廉政文化建设流于形式,走入误区。
  一、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及危害
  形式主义,是一种片面追求表面形象而忽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、方法和作风。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,在不同时期、不同领域又有不同表现。目前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及危害:
  (一)宣传教育缺乏说服力
  近年来,我们在廉政文化宣教上没少下工夫,反腐败的宣教力度越来越大,可是不正之风仍在继续蔓延,腐败大案要案有增无减。说明我们在廉政文化的宣教中,存在着重形式,轻实际,无的放矢的现象。
  众所周知,权力产生腐败,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。所以廉政文化宣教的重点应主要针对权力,即针对掌握公共权力的各部门及各级领导干部。而目前的廉政文化宣教受形式主义的干扰,热衷于新口号,新点子,追求表面的声势效应,缺乏有针对性的深入开展。把权力部门、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混为一谈,用一些泛指的语句,如人性的弱点啊、社会的大环境啊等等,描述腐败产生的原因,有意无意地回避主要矛盾及根源性、实质性的问题,掩饰了腐败所固有的特性。通俗讲,是用领导犯病,群众吃药的方法来进行宣教,使得“法不责众”的潜规则通行,这样做的结果,易使腐败现象也成为一种潜文化,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,其侥幸的成功造成示范效应,通过潜移默化的不断传播,不仅使得许多领导干部在心理及行为上得到解脱,也逐渐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并广为效仿。
  某些政府官员、学者和某些媒体曾经多次表述我党反腐败的决心,但在具体论述时,又说腐败现象是改革开放时期不可避免的,甚至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等等,这类解释在改革开放初期说说还有情可原,广大党员群众也能谅解,但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,再沿续这类说法,就会失去说服力,不仅没有起到震慑腐败现象的作用、反而有为腐败现象开脱、辩解,甚至在潜意识里有助长腐败现象的作用,这种说法有损我党先进性的本质属性,破坏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,容易造成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混乱,使一些群众对党的反腐败失去信心。
  (二)党的宗旨被束之高阁
  毛泽东同志说过,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这是廉政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,各级领导都曾在不同场合、不同时期多次强调过,可目前却成了廉政文化建设最缺失的地方。否则就说不通,为什么买官卖官、行贿受贿案件屡禁不绝,黑社会、黑煤窑还有生存的空间,富士康的打工者会连续发生跳楼事件,一些“三资”企业会不断发生工人罢工事件,群体上访事件层出不穷。再如科研经费腐败,虽说经过治理,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由于治标不治本,一些旧形式的葫芦还没全按下去了,新形式的瓢又浮了起来。
  在歪曲理解“发展是硬道理”的幌子下,为了所谓“硬指标”的政绩,一些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的增长,一些科研单位单纯追求发表论文数、获奖数等,一白遮百丑,政绩上去了,但同时付出了资源(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)贱卖、环境污染、世风日下乃至腐败群发的沉痛代价。
  一些权力部门,在引入竞争机制时借机塞入一些私货,以谁会争、谁就最需要为由,实际是看谁会办事,权力就向谁倾斜,自然形成了权力寻租。一些基层单位为了能顺利支付这笔“买路钱”,以及争到经费后方便下一个轮回的花销,只能违反财经纪律,东掖西藏及私设小金库。
  一些地方政府、基层单位领导为了政绩或既得利益欺上瞒下,对上级投其所好,上级需要听什么样的话,会上就说什么样的话,上级需要什么样的材料,就提交什么样的材料,而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、冷暖安危等放到了次要地位,有时还嫌一些职工群众事儿多。
  我们对领导干部经常教育“应该如何如何……”却没有真正有效形成“必须如何如何……”以及违犯这些“必须”后会受到何种相应等级的处罚。这种软约束大多停留在宣传栏等形式上,一但涉及到自身的既得利益,一些人往往把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牌子挂回墙上,想方设法要争取或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,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到脑后。这种只顾自己眼前利益,不顾或少顾人民群众利益的做法,使得干群关系渐行渐远。广大党员群众对目前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,以至被一些人讥讽为“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”,甚至有个别党员对党旗能扛多久产生疑虑。
  (三)理论与实际发生脱节
  1、讲话越来越模式化。目前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干部,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、发言,越来越呈现出模式化的特征,似乎被一种无形的框框束缚着,不能越雷池一步。讲话稿一般均事先写好,发言时生怕念错一个字,显得机械呆板,缺乏生动感人。即便是征求意见的会,一般干部群众也要先说一番赞扬的话,再谨小慎微、不痛不痒地提点建议,还生怕引起领导的不悦。我党“批评与自我批评”的优良作风,形式虽在,实质已经退化。
  2、文章越来越八股化。目前有些反腐倡廉之类的文章,其写作的重点似乎不是放在文章的主要论点、论据,及论述的主要内容是否紧扣当前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,是否对解决社会或单位存在的重大、突出问题有所帮助,往往反复纠缠在名词解释之中,过多注重文章的结构是否规范、语句是否通顺,至于是否真正触及腐败问题的根源和实质,以及如何有效推进反腐败工作,相对放到了次要位置。有些文章确实写得条理清晰、工整严谨,可内容却显得有些空泛,读后没能留下深刻印象。我们说,文章的主题要求鲜明,内容要求写得生动和通顺,这些都没错,但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,只重视做表面文章,就会把文章实际应起的指导实践的主要作用忽视掉。
  3、办事却未必越来越规矩。我们各个部门的政策法规和基层单位的规章制度出台了不少,按说应该对我们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,办事应该越来越规范,但由于一些权力部门及某些领导的权力并没有得到有效制约,仍然存在一定的权力寻租现象,基层单位办事难的情况,没有得到根本解决。因此,一些地方政府和基层单位的领导往往因各种主、客观原因,屡屡突破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,造成了“说归说,做归做”或“说一套,做一套”的普遍现象。一方面,党中央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打击腐败的力度;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基层单位的领导,为了自身政绩和本地区、本单位的利益,只要“大事不出,小事尽管干”。如近几年科研经费比往年大幅增加,现在科研人员愁得不是缺少经费,而是到了年底或是结题时经费花不完怎么办,由于担心经费花不完会影响下一年度或下一阶段的拨款,因而出现突击花钱的情况,造成浪费纳税人的钱以及腐败现象的发生。由于法律法规缺少对什么是腐败的明确界定,行贿受贿的腐败行为与正常的人际交往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,加上现在的一些物资供应商及商场等,为了赚钱什么样的发票都能开,心理上的防线只能约束胆小的人,对胆大“敢干”的人不起作用。
  二、纠正形式主义的对策
 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,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实现创新、突破和发展;同时,廉政文化建设又具有普及性、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征。要纠正形式主义,就要根据形式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和表现特征,有针对性地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,克服一次性、一阵风等短期行为。
  (一)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
  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是主观主义、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。解决这些问题,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分不开。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的侵染下,能否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,坚定党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。因此,要纠正形式主义,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。首先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。在廉政文化建设当中,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,提高组织观念、加强组织纪律,清除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。其次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。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理论学习,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,提高全盘考虑、科学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,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加务实和富有成效。再次要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素质。在党和人民的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,做到党和人民的利益至上,不与或少与民争利,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,在实现党的各项任务中勇挑重担,成为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及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。
  (二)提高宣传教育的实效性
  形式主义的特征之一是喜欢做表面文章,搞面子工程、形象工程,往往片面强调宣传效果而忽视实际效果。我们的宣教方针应该是由繁至简,言行一致;可形式主义偏偏喜欢由简至繁,言行脱节。“权力产生腐败”,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得到的共识,应针对权力获得的既得利益(如公款消费、公车私用、公款旅游等)难以自己忍痛割舍且会自我膨胀的特性,主要围绕如何能有效地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进行廉政宣教。结果在廉政宣教时说上一大堆空话、套话,强调许多困难,用模棱两可的话去搪塞,绕了一大圈后又回到了原点,害的许多群众听时兴奋,过后又泄气。对此,我们应该好好反思这一现象。
  当前,我们既要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果,也要勇于正视腐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,不能被辉煌成就遮住了双眼,要加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。如果我们仍然抱着“报喜掩忧”的态度,或是对腐败现象还在不停地在寻找其产生的客观原因,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,就会削弱廉政文化建设的宣教作用。因此,今后应多从主观上找原因,尽量避免用“交学费”、“补课”、“不可避免”、“难以实施”之类的话语做解释,其实这些话语的背后,往往跟腐败有说不清、掰不开的牵连。要旗帜鲜明地宣传,我党对腐败现象是零容忍,坚决与腐败现象做斗争。宣传具有极强的政策导向作用,我们不仅要大力宣传,一定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腐败发生的普遍性、群发性,而且要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并举,以文化建设促制度建设,加快制度建设的步伐,以此来取信于民,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。
  (三)注重干部群众的区分联系
  形式主义的特征之二是喜欢避实就虚、避重就轻,往往将一些表面现象代替内在的特殊性,不愿深挖细究,或是担心一旦拔起萝卜带出泥,后果难以收拾。具体到廉政文化建设,会有意无意地混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,把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一锅烩,漫无目的地放矢。对此,我们也要认真反思,在廉政文化建设中,采取深化细分,即区别对待又相互联系的方法。
  1、针对权力部门及领导干部,应采用软约束与硬规范相结合的方法。文化是一种软约束、软环境,正式制度是硬规范,只有软与硬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反腐败的目的。在现阶段运用参观、报告会、讨论会、图书、橱窗及警示教育等传统的宣教方式是有效的,应继续坚持做下去,如有条件,还可以采取分批脱产轮训的方式。认真学习贯彻《廉政准则》,在日常工作、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把准是非界限。在宣教廉政文化的同时,辅之以正式制度的手段。预防和惩治腐败两类正式制度的作用同等重要,预防是消除腐败的根本之路,惩治是对廉政文化理念的重要支撑,要坚持惩防并举,严打越红线者。要合理采用警示教育的手段,用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起到正面教育难以替代的效果。需要指出的是,警示教育的受众,不仅局限于领导干部,还可以扩大到腐败分子的亲友及普通党员群众。
  具体到一些科研单位突击花钱现象。一方面要教育单位领导和课题主持人,不仅要廉洁自律,还要勤俭节约,经费并非越多越好,够用就行,要实事求是,遵守科研道德规范和珍惜纳税人的钱;另一方面要健全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,如无充分过硬理由,禁止年底或结题前突击花钱的行为。
  2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,应采用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的方法。文化是一种社会公众的意识或观点,通过文化宣传,向大众传播人类社会科学、民主的精神理念、价值观和道德观。廉政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,因此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要摈弃“官本位”等腐朽落后的思想。“官本位”思想不仅是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,还严重污染了培育造就科学家、发明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等“大家” 生长的土壤和环境。要通过各种媒体,进行广泛社会动员,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,他们是国家的主人,对权力的运行有知情权、参与权和监督权。要大力宣传反腐倡廉人人有责,抵制和揭发腐败是每个公民、每个纳税人的权利、义务和责任。要相信群众、依靠群众、动员群众,只有群众的普遍参与才能最终达到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。同时,对于群众还要进行正确引导,行使好对权力的监督权。
 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“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、监督政府,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”按照温总理的讲话精神:一要满足知情权。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政府官员个人信息披露制。二要保证参与权。给予新闻媒体披露腐败现象的自由报道权,抓住网络反腐的时代机遇,推动网络廉政文化建设。三要保障监督权。鼓励人民群众与腐败现象作斗争,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,为预防遭到各种形式的打击报复,应及时出台预防打击报复的法律法规,如果举报的腐败现象属实,地方政府、单位领导不能干预,一旦遭到打击报复,不仅要追究地方政府、单位领导人的法律责任,还要追究泄露人的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