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展“两项工程” 建设“两个平台” 为农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
文章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17-10-27
点击量:
【字体:大 中 小】
十八大以来,中国农业科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实际,将科研经费监管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“两个责任”的“牛鼻子”,大力开展“两项工程”,着力建设“两个平台”,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,为全院科技创新事业健康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开展“防火墙工程”,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使用长效机制。主动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、新要求、新任务,面向科研一线深入调研,摸清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廉政风险点,有针对性分析原因、提出对策,加强教育、建立制度、强化监督,全方位构筑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“防火墙工程”,管好用好科研经费。出台《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道德规范》《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违法违规案例选编》,教育和引导科技人员坚守职业素养和操守,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;出台《中国农业科学院“三重一大”决策制度实施办法》《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属单位执行“三重一大”决策制度监督办法》,规范决策行为,减小决策风险,促进决策的民主、科学、依法;出台科研经费使用“16条禁止性规定”,为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划出高压红线;
院党组领导带队,在全院范围先后开展“创新工程和科研经费政策”“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、推进科研管理放管服”大型宣讲活动,形势政策与警示教育相结合,为政策新风吹进廉政清风,使全院党员干部和广大科研人员知红线、明底线,确保人才安全、事业安全。
联合组织巡视、财务审计、党建人事、纪检监察骨干力量,采取“巡视牵头、审计先行、监察跟进”的方式,开展专项巡视,打出科研经费监管“组合拳”,充分发挥巡视的探照灯作用、显微镜作用,有效发现问题,严肃查处问题,坚决通报问题,监督整改落实。
上述举措有力推动全院建立从重大决策到业务环节、从内控制度到思想防线的全流程监管体系,确保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不出系统性风险、不出重大案件并减少违规违纪问题发生,为科研创新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环境氛围。
全力开展“阳光工程”,使科研经费在阳光下运行。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。经过理论研究和调研实践,开展“阳光工程”,出台《科研经费信息公开管理办法》,促进科研经费信息公开,主动接受监督。推进全院研究所建立了“科研经费信息公开平台”,实现了科研经费信息“三个全公开”,即课题立项信息和结题信息面向研究所职工全公开、经费使用信息面向管理监督部门全公开、经费使用面向课题组内部成员全公开,确保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知情权、监督权,促进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透明化、公开化、民主化。
勇于探索,主动作为,运用现代信息手段,建立全院统一的“中国农科物资采购平台”,推进科研经费监督科学化、信息化、精准化。“物资采购平台”自2016年5月运行以来,上线供应商达到1000余家,产品信息1000余万条,来自中国农科院、水科院等30余个研究所600多个课题组上线采购,采购总额2.1亿元。“采购平台”不仅解决了科研人员采购需要,确保了优质优价,还节约了时间成本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同时,平台以大数据理念构建了概况、采购偏好、价格偏离度、商品热度、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等6大类10多项风险分析指标体系,实现了对采购行为的全程监管和对风险点的靶向监管,为科研经费使用监督插上了科技翅膀,既有效防范了廉政风险,又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。
“两项工程”的开展、“两个平台”的建设,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、推进科研管理放管服落到了实处,提高了科研经费监管水平,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益,为营造山清水秀的科研生态、为科技创新和现代院所建设做出了贡献。